7歲大的男孩天天(化名)常常虐待才1歲多的妹妹:趁父母不備用針扎她的臉,甚至用打火機燒她的手指……昨天,天天的父母來到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王國強心理咨詢工作室求助,“他原來不是這樣的,可是自從我們有了小女兒,兒子就像變了一個人,非常敵視自己的親妹妹,動不動就打她,我們該怎麼辦?”
現象
有了弟弟,姐姐賭氣出走
無獨有偶,初中生小美(化名)的父母是私企業主,14歲的她原本是家裡說一不二的公主。可是自從母親懷孕要生二胎後,她百般不願意。不久前當弟弟出生後,她索性離家出走,父母在同學家找到她,她勉強同意搬到外婆家住,卻自此連“爸媽”也不肯叫。無奈之下,父母和外婆做她工作,承諾她等弟弟長大後會將家裡的財產進行公證,一人一半,不會偏向弟弟。小美這才同意回到父母家中。
隨著我國放開“單獨”生二孩政策,不少家庭開始醞釀生二孩的相關準備,卻遭到原本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強烈反對。“前兩天在家吃飯時,我們說起想再生一個孩子。我女兒一聽就馬上不耐煩了,‘你們不要再說了!我不要弟弟妹妹!’”5歲女童小凡(化名)的媽媽被女兒的反應驚獃了,她試圖勸說女兒時,女兒卻摔下飯碗就跑回房間,關上房門再也不肯出來。“她問我們,‘如果你們愛我,為什麼還要再生一個?’如果再生的話,我就離家出走,再也不回來了!”
建議
告訴孩子多享一份同胞愛
對此,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王國強的看法是,父母想生二胎,孩子有排他情緒應該是正常的反應。“現在的獨生子女從生下來就是被‘4+2’包圍的,習慣了所有人以他為中心,他們已經沒有與他人分享的習慣和能力。有了弟妹,就意味著資源再分配,家長對自己的關註度也會有變化。”他建議,父母首先要和孩子溝通,瞭解他在想什麼?告訴他為什麼要再生一個孩子?“父母要讓孩子明白,要不要再生一個不是由孩子來決定的,孩子不能幹涉父母的權利。同時,也要告訴孩子,即使有了弟弟妹妹,對他的愛不會減少,他還可以多一份弟妹的愛。”他認為,對這些反應太過激烈的孩子,家長應該反思下平時的教育是不是存在問題?或是溺愛過頭了?
從近期出現的重慶市“10歲女孩摔打男嬰”事件,到虐待妹妹的7歲男孩,王國強的分析是,這些孩子存在精神疾病。“從前來心理咨詢的情況看,有精神問題的未成年人人數正趨上升,品行障礙、多動障礙、衝動控制障礙、情緒障礙等問題屢見不鮮。”他建議,當孩子出現持續緊張、焦慮、膽小,以及異於同齡孩子的行為時,家長要重視,必要時帶孩子就醫,避免出現極端事件造成不良後果。
(編輯:SN098)
- Mar 13 Thu 2014 12:42
14歲少女因父母生二胎出走 逼父母承諾財產均分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